绿色建筑新闻中心

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启动 专项规划正在加快编制

时间 :2020-09-19 作者 : 来源: 浏览 :

  今年,荣成市委、市政府确定,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,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,深入推进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、机制创新、工作创新,以创新为引领,补齐发展短板,转换增长动力,努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、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。

  创新,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近日,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,荣成市《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》已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,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技术导则》和《海绵城市专项规划》正加快编制,这标志着荣成市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启动。

  海绵城市,形象地说,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这一经验最早源于国外发达国家,目前,日本、韩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已形成成功的经验,是城市创新、节能、低碳、环保、生态发展的方向。近年来,我国也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,住建部于2014年10月******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。2015年9月29日,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题部署。同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相关财政补贴、试点城市、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等政策相继******,政策推进速度屡超预期,体现了国家推进海绵城市的信心和决心。

  市城建局局长许胜介绍说,国家提出和推广建设海绵城市这一要求并不是偶然,而是一种必然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,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,由此带来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。而在这期间,传统城建理念和做法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病也越来越多。如水资源缺乏、水环境污染、城市内涝等,海绵城市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  “我市与一线城市有所不同,一线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出了问题想着去‘治病’,我们建设海绵城市是为‘防病’而提前进行谋划,主动作为、防患未然。”许胜说,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来说,它并不需要额外的巨额资金投入,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变,是对生态城市、低碳城市的继承和发扬,路总要修、公园绿化也要建,只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赋予了这些城市基础设施渗水、滞水、蓄水、净水、用水、排水的功能,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,节约水资源,保护生态环境。”

  年初召开的市十三届八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创新突破。其中,在城市建设上,要把“海绵城市”“紧凑城市”理念,融入市政道路、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,提升配套档次,丰富城市元素,推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。

 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,我市近期******《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了“一年打开局面、两年突破重点、五年形成规模”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。到今年底,创建符合我市实际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,形成有序推广态势;到2017年底,进入全面普及推广阶段,完成老城区易涝点、雨污分流改造,水质得到有效改善,城市涵养水功能全面提高;到2020年,进入规范性建设和常态化管理阶段,建成区20%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,生态效益显著提升;到2030年,建成区80%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,以海绵城市为主导的“大生态”体系基本形成。

 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,市城建局采取平行推进的方式,一方面加快《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技术导则》和《海绵城市专项规划》的编制工作,理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,做到责权明确、程序规范;另一方面结合今年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、重点区域开发项目、城中村改造工程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,率先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工程,抓点带面,形成样板引导效应。

  据市城建局市政处主任鞠龙介绍,海绵城市是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着力点,但在建设中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。一要注重因地制宜。由于各区位地理条件不同、城建基础不同,在建设海绵城市时,一定要结合区域实际,综合建设周期、维护成本等因素,探索“性价比高、实用性强”的方案,因地制宜,切忌生搬硬套和“一窝蜂”教条主义,避免出现“无条件硬上马,建好了成摆设”等问题。二是要注重循序渐进。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好事,从城市建设理念来讲,这其实是对城市公共设施、生态系统的改造和升级,应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,就着工程建设顺势而为,逐年总结经验,摸索出一套切合我市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,稳中求进,夯实我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。